关于做好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 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深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方向、路径与举措,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培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并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我厅决定开展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以下简称“省级教改立项”)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4年省级教改立项要紧密结合国情、省情和我省高等教育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基础上,注重实践,力求创新,务求实效,确保质量。 二、2014年省级教改立项依照《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管理办法》(见附件1),立项范围参照立项指南(见附件2)。 三、2014年省级教改立项500项,其中省级重点研究项目100项,省级一般研究项目400项。其中,选取若干少量综合或专项研究作为重点项目,由我厅委托一所学校或多所学校联合承担。 四、省级教改立项在学校教改立项基础上择优立项建设。各高校严格按照2014年省级教改立项申报限额指标向省教育厅推荐(附件见3),我院申报一项。省级重点研究项目推荐数不超过本校申报限额的20%。 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向教学工作一线教师倾斜,一线教师主持项目所占比例不低于本校申报限额的50%。 五、各单位务必于5月12日前将立项申报有关材料报送至教务处科研科,逾期视为自动放弃。须报送的材料包括: 1.《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一式2份)、《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汇总表》和校级教改立项文件(各1份),并附上述材料电子版一份。 2.相关证明材料: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员近三年内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与项目有关方面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正式出版或发表的论著目录及论文复印件(1式2份,按序装订成册)。 所有申报材料一律不退,请自行留底。 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是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 附件:1.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管理办法 2.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3.2014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立项申报限额 4.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 5.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汇总表 6.《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填报事宜说明
教务处 2014年4月25日
附件1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管理办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做好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以下简称“省级教改立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意义 通过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立项条件 省级教改项目在学校教改立项基础上择优立项建设。省级教改立项分为二类: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和省级研究项目。 (一)省级研究项目基本条件: 1.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有创新。 2.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改革基础。 3.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有整体的研究设计方案,有明确的预期成果。 4.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5.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研究力量,在经费和条件保障等方面有保证。 6.支持和鼓励整合多所院校研究力量,联合申报研究项目,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改项目。联合申请的项目需明确主持学校及项目负责人。 7.项目申报主持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承担过校级以上教改项目。项目主要成员必须是直接参加项目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者。项目申报主持人限主持1项教改项目,项目主要成员不得同时申请2项以上教改项目。项目主要成员限7人,跨单位合作项目限10人。 (二)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基本条件: 除满足省级研究项目的基本条件外,还需符合以下三个方面要求: 1.前瞻性:对我国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有明确的认识,结合河南高等教育实际,着力研究当前及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先进性:项目研究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其总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创新性:理论研究有突破,实践探索有创新,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三、立项办法 (一)立项范围。省级教改项目立项范围为全省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及成人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到高等教育相关研究学会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应结合学校办学与人才培养定位,研究学会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结合工作特点,在教育厅公布的立项指南范围内,自行命题组织申报。已经列入教育部、教育厅及其他单位立项项目不再重复申报。已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项目没有重大创新的不得再申报。 (二)立项数额。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二年一次。每次立项500项,其中省级重点研究项目100项,省级研究项目400项。 (三)申报数额。教育厅依照学校层次结构、教学改革进展、教师队伍数量等情况,将申报限额下达各高校。 四、遴选程序 (一)单位推荐。省级教改项目需在学校立项基础上,由学校组织专家择优遴选,公示推荐。 (二)专家评审。教育厅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评审小组。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遴选。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 (三)网上公示。教育厅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对省级教改拟立项项目进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立项公布。省级教改拟立项项目经网上公示无异议,教育厅审批公布省级教改立项名单。 五、项目管理 (一)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特殊情况经教育厅审核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超过3年。项目研究教育厅给予经费资助,学校至少按1∶1的比例配套给予经费支持,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二)省级教改项目由教育厅以项目管理形式组织实施。教育厅负责省级教改项目的组织遴选、立项建设和成果鉴定。高校负责项目过程管理,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日常管理,实行年度考核,督促检查指导,及时将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应用到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 (三)省级教改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具体负责项目的调研论证、方案设计、成果总结、实践应用和经费使用等工作。项目组成员在立项建设期内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对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研究者,需学校同意,报教育厅审批。 (四)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期内,无故不能完成研究任务或自行中止的项目,按规定予以撤销,追回已拨经费,所在学校下次申请教改立项时申报限额予以核减。 附件2
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 项 指 南 一、综合研究(占总立项数15%) 1-1.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2.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关键问题研究; 1-3.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1-4.河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1-5.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研究; 1-6.河南省各类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及特色办学研究; 1-7.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1-8.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1-9.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 1-10.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1-11.高水平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12.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13.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软件学院或合作办学)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占总立项数15%) 2-1.各类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2-2.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师范、农林、法律、医师)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3.按学科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4.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中外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与实践; 2-5.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6.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7.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2-8.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9.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占总立项数20%) 3-1.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及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3-2.高等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设置预警机制研究; 3-3. 高等学校课程准入、建设、评估与淘汰机制研究与实践; 3-4.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建设研究; 3-5.高等学校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与评价体系研究; 3-6.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 3-7.各学科(专业)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3-8.基于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 3-9.高职院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等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3-10.国内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与研究。 四、实践教学改革(占总立项数15%) 4-1.高等学校提高实践(实验)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的建立和路径选择; 4-2.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及运行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4-3.高等学校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4.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 4-5.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4-6.高等学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4-7.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4-8.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 4-9.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4-10.中外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比较研究。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占总立项数15%) 5-1.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5-2.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5-3.各类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5-4.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5-5.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5-6.高校大学生探究式等新型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5-7.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5-8.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六、教育教学管理(占总立项数5%) 6-1.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6-2.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6-3.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6-4.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与研究; 6-5.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 6-6.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6-7.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6-8.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及服务研究; 6-9.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考核评价方式与实践。 七、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占总立项数10%) 7-1.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激励与保障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7-2.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7-3.非中心城市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7-4.高校教师考核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7-5.教学团队建设与优秀教学团队形成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7-6.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 7-7.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实践能力提升方式与途径及评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7-8.高等学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7-9.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八、其他(占总立项数5%) 8-X.申请者可结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自行确定其他选题。 说明:以上条项均为选题内容的大方向,而不是具体的项目名称。申请者一般不应直接使用本指南中的某一条项作为具体的研究题目,应参考本项目指南,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立项选择,确定具体申报项目。 附件3
2014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 立项申报限额 序号 | 学校 | 申报限额 | 1 | 郑州大学 | 35 | 2 | 河南大学 | 25 | 3 | 河南农业大学 | 20 | 4 | 河南理工大学 | 20 | 5 | 河南师范大学 | 20 | 6 | 河南科技大学 | 15 | 7 | 河南工业大学 | 15 | 8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12 | 9 | 河南中医学院 | 12 | 10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12 | 11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12 | 12 | 中原工学院 | 12 | 13 | 新乡医学院 | 12 | 14 | 信阳师范学院 | 12 | 15 | 河南科技学院 | 12 | 16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10 | 序号 | 学校 | 申报限额 | 17 | 安阳师范学院 | 8 | 18 | 洛阳师范学院 | 8 | 19 | 南阳师范学院 | 8 | 20 | 商丘师范学院 | 8 | 21 | 周口师范学院 | 8 | 22 | 许昌学院 | 8 | 23 | 河南城建学院 | 8 | 24 | 安阳工学院 | 8 | 25 | 黄淮学院 | 8 | 26 | 南阳理工学院 | 8 | 27 | 平顶山学院 | 8 | 28 | 河南工程学院 | 5 | 29 | 洛阳理工学院 | 5 | 30 | 新乡学院 | 5 | 31 | 河南警察学院 | 3 | 32 | 郑州师范学院 | 3 | 33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4 | 34 | 信阳农林学院 | 3 | 35 | 铁道警察学院 | 2 | 36 | 黄河科技学院 | 2 | 序号 | 学校 | 申报限额 | 37 | 郑州科技学院 | 2 | 38 | 郑州华信学院 | 2 | 39 |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 2 | 40 |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 2 | 41 |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 2 | 42 | 商丘学院 | 1 | 43 | 商丘工学院 | 1 | 44 |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 1 | 45 |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 1 | 46 |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 1 | 47 |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 1 | 48 |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 1 | 49 |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 1 | 50 |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 1 | 51 |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 1 | 52 |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 1 | 53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8 | 54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8 | 55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 6 | 56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 6 | 序号 | 学校 | 申报限额 | 57 |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6 | 58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6 | 59 |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 6 | 60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 5 | 61 |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 5 | 62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5 | 63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 5 | 64 |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 5 | 65 | 开封大学 | 5 | 66 |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 5 | 67 |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5 | 68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 4 | 69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 4 | 70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 4 | 71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4 | 72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4 | 73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4 | 74 |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4 | 75 | 中州大学 | 4 | 76 | 焦作大学 | 4 | 序号 | 学校 | 申报限额 | 77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 4 | 78 |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4 | 79 |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 2 | 80 |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 2 | 81 |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2 | 82 | 永城职业学院 | 2 | 83 |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 2 | 84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 2 | 85 |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 2 | 86 |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2 | 87 |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1 | 88 |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1 | 89 |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 1 | 90 |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 1 | 91 |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 1 | 92 |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 1 | 93 |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1 | 94 |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 1 | 95 |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 1 | 96 |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 1 | 序号 | 学校 | 申报限额 | 97 |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 1 | 98 |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 1 | 99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 1 | 100 |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 1 | 101 |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 1 | 102 |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 1 | 103 |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 1 | 104 |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 1 | 105 |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 1 | 106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 1 | 107 |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 1 | 108 |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 1 | 109 |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 1 | 110 |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 1 | 111 |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 1 | 112 |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 1 | 113 |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 1 | 114 |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 1 | 115 |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1 | 116 | 南阳职业学院 | 1 | 序号 | 学校 | 申报限额 | 117 |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 | 1 | 118 |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1 | 119 |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1 | 120 |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 | 1 | 121 |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 1 | 122 |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 1 | 123 |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 1 | 124 |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 1 | 125 |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 1 | 126 |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 1 | 127 |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1 | 128 |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 1 | 129 | 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 | 3 | 130 | 河南教育学院 | 3 | 131 | 平顶山教育学院 | 1 | 132 | 长城铝业公司职工工学院 | 1 | 133 | 郑州市职工业余大学 | 1 | 134 | 洛阳市职工科学技术学院 | 1 | 135 |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拖拉机学院 | 1 | 136 | 洛阳轴承厂职工大学 | 1 | 137 | 洛阳有色金属职工大学 | 1 | 138 | 开封空分设备厂职工大学 | 1 | 139 | 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 | 1 | 140 | 河南卫生职工学院 | 1 | 141 | 焦作职工医学院 | 1 | 142 | 磨料磨具工业职工大学 | 1 |
附件4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 项目主持人: 项目成员: 申请单位(盖章): 申报类别: 成果科类: 代 码:
河南省教育厅制
一、简表 项 目 简 况 | 项目名称 |
| 起止年月 | 年 月至 年 月 | 项 目 主持 人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 年月 |
|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 / | 最终学位 /毕业院校 | / | 所在学校 | 学校名称 |
| 邮政编码 |
| 电话 |
| 电子邮箱 |
|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
| 主要教学 改 革 和 研究成果 | 时 间 | 项目名称 | 颁发部门 | 获奖等次 | 名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 目 组 | 主要成员 | 姓名 | 出生 年月 | 职称 | 工作单位 | 分工 | 签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四、教学改革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成绩须注明时间、颁发部门、获奖等次、名次等详细信息) | 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 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注明承担项目立项时间、立项单位、参与名次及承担的主要工作) |
五、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 | 金额(元) | 计算根据及理由 | 合 计 |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六、学校推荐意见 七、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评审意见 八、省教育厅审批意见
附件5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汇总表 学校(盖章):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主持人 | 主要成员 | 申报学校 | 申报类别(重点/一般) | 项目科类 | 代码 | 1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8 |
|
|
|
|
|
|
|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电子邮箱:
备注:此表格电子版请用office excel填写上报。
附件6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申请书》填报事宜说明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是省级教改立项申请、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1.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申报类别:指项目推荐为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和省级研究项目。 3.成果科类:指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4.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项目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2,艺术学—13。 c:项目人员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六个人填6,七个人填7,八个人填8,九个人填9,10人以上填0。 d:项目属普通教育填1,成人教育填2。 e:项目属高职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 f:项目内容属综合研究填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填2,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填3,实践教学改革填4,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填5,教育教学管理填6,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填7,其他填8。 5.《申请书》等书写、打印格式: (1)《申请书》可用原件按1:1比例复印(去掉“附件4”字样)。纸张一律用A4纸,竖装,两面印刷。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45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 (2)《申请书》要求用中文和使用钢笔(或毛笔)填写,也可填好后复印或用计算机录入后一并打印,但不得以剪贴代填。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表中各项目均不要另附纸。 (3)《申请书》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用软皮平装),以便于评审时阅读。其规格大小应与推荐书一致,但不要和《申请书》正文表格装订在一起;首页应为附件目录,不要加其他封面。 上报材料要用厚牛皮纸袋装好。每袋限装一项成果的材料,并将《申请书》封面(复印件)和袋内材料明细表分别贴于袋的两面。 6.所有推荐材料一律不退,请自行留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