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为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强化智能制造专业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工程学院特邀北京工业大学南天博士,面向2024届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开展了一场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火箭回收技术为切入点,结合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与行业实践,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前瞻性与实践性兼备的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智能制造教研室负责人王东霞老师对南天博士的学术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青年学者,南天博士长期深耕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与航天领域应用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在火箭回收、精密制造等场景中实现产业化落地。
王东霞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南天博士
南天博士的报告以“工业机器人赋能火箭回收:技术突破与未来图景”为主题,从研究背景、行业现状、技术路径、典型案例四个维度展开。他指出,火箭回收作为航天领域降本增效的关键技术,对工业机器人的精度、稳定性及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通过剖析某型火箭着陆支撑机构调试案例,南天博士详细解读了机器人感知技术如何实现毫米级定位精度,智能控制算法如何应对复杂气流干扰,以及人机协作模式如何保障极端环境下的作业安全。
南天博士讲座进行中
技术聚焦:从航天到制造的跨界融合
讲座中,南天博士结合行业痛点,系统梳理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三大发展方向:
多模态感知与自主决策:通过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与力觉反馈系统的融合,机器人可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并动态调整作业策略,这一技术在火箭回收着陆段姿态控制中已验证其可靠性;
南天博士讲座进行中
柔性化生产与数字孪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拟调试平台,可将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周期缩短60%,为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模式提供支撑;
人机协同安全机制:通过动态安全边界算法与轻量化机械臂设计,实现人与机器人在装配、检测等环节的高效协作,该技术已应用于航天器总装生产线。
活动结束后王东霞老师进行总结
结语:以技术革新驱动制造升级
此次讲座不仅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实践,更标志着智能制造专业在产教融合、科研反哺教学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智能工程学院将持续引入行业领军资源,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制造强国战略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智能工程学院校外专家指导课堂教学反馈会